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刚刚摆脱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当时村里很少有人家能一年四季吃上“一块面”,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玉米面掺着小麦面吃,红薯也是主粮,只有在偶尔过节时改善一下生活,吃上一顿细麦面的食物。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今年腊月为小月,只有29天在中国的农历中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就只有二十九日。所以每当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也是年前最忙碌的两天。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有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的习俗,因为蒸、炒、炸、烙等各种炊事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谐音、烙与落谐音,听起来都不吉利,因此很多老百姓习惯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家家都要发面蒸馒头、做年糕和豆包,人们在制作各种面食的时候会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花朵等各种造型。
读更多《义门村的故事》,请点击“关注”哦!原创 金台玉龙 许石林 2023-01-19 12:11蒸年馍关中人家蒸年馍,头一锅出来,主妇会粟中取火似的快速从蒸笼中取出一个热馍,献到祖先神位前,口里念祷:先人先吃,家里蒸年馍哩!
春节期间,南方的年糕,北方的花馍,是必备的“战备物资”。“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馒头、馒头,不蒸馒头争口气”!过年蒸馒头,有争气的含义,也象征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每当北方每家每户蒸起馒头,那年味儿十足,表示春节快来了。
记得原来到了过年的时候,事情特别多,讲究也特别多,全家都在为了过年这一件事忙活,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过年都有什么讲究呢?比如大人炸东西的时候,不准说话,蒸馒头的时候,也不准在边上乱说话。有的大年夜一晚上家里都不关灯,洗脸的水也不能倒掉。有一些现在想都不用想,是肯定做不到的。
文|凝妈“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日子过得真快,眼瞅着就到了除夕,马上进入春节的高潮阶段。小区的树上都挂上了彩灯、相邻两棵树之间挂上了灯笼,大门外贴上了福字,大花盆里的绿叶红花焕然一新,还听到了零星的鞭炮声,节日的气氛渐渐浓了起来。
来源:河南日报网□郭志刚在农村,人们把过春节叫过年。这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办年货进入腊月,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真正的过年是从“腊八”开始的,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马上又要过年了,如今许多人在抱怨年味淡了,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年味了!也只有过年时,家里无论如何都会割块肉、磨一袋子白面蒸白面馒头,我就可以尽情的享用几天美食,尤其是亲戚来了,熬一锅猪肉白菜粉条海带豆腐杂烩菜,吃着那真叫一个香!
小时候,农村人的规矩很多,特别是在吃的方面,针对孩子,大人规定了很多禁忌条款,配合着一些活灵活现的故事,吓得孩子们只能乖乖的守着规矩听大人的话,现在想想,无非是那时候的农村迷信,怕小孩子说错了话,惹怒了神灵,就做不出好吃的东西了;或者那时候吃的紧张,特别是好吃的,那是过年过节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