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网友评论:“这些年,北洋政府的口碑变得有些不一样,我们真应该好好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也有网友认为北洋政府曾经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出兵俄国,巡洋舰开进海参崴保护侨民,因此就认为北洋政府是一个铁血御敌、扬我国威的政府。的是这样么?
民国时,政府机构频繁“换马甲”,出现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等行政机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府,不仅在当时损害国家机构的权威性,也给后人研究民国史造成困扰。这三家政府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上图_ 袁世凯钓鱼北洋政府提起北洋政府,离不开富有争议的袁世凯。
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虽然中国打了败仗,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和面子还很强,仍视此时的西方列强为传统“狄夷”,不屑也根本不想与之“外交”,所以每当有中外交涉事件,朝廷总是因事随时择人办理,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
民国时,政府机构频繁“换马甲”,出现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等行政机构。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有很多,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中国正处于大变之际,各省接二连三宣布独立,后南北议和,孙先生辞去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但此时国民政府是在北京,俗称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是指1912—1928年由北洋系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通称,这是相对于孙中山等国民党政府在南方成立的广州军政府的称呼。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