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在北京发布夏商时期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进展。安阳殷墟王陵区西围沟内探出疑似大墓,其中一座带一条墓道。2024年西围沟东面祭祀坑发掘48座。祭祀坑分大、中、小三类,多为大型,发掘确认有6排,从北到南的第4排东面还有中、小型祭祀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张体义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
“中”字形大墓。本文图片均为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M16出土器物。本报讯(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12月21日,记者从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安阳大坡遗址发现一处商代晚期的家族墓地,其中有商代墓葬28座,包括大、中、小3种不同规模、结构的墓葬。
2021年起,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两年的时间确认了围绕王陵区东、西二区的二条围沟为陵园的隍壕,同时在王陵区东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区域发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90多年来,从起初单纯为保护殷墟甲骨文物不被私掘滥盗,到如今“殷墟学”已经是包括甲骨学、商文化与商王朝、城市规划与建设、人群与社会、手工业技术与工艺、资源利用、艺术史等在内的综合研究领域。
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本次论坛评选出了六项入选项目和六项入围项目,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其中,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六大考古新发现。
殷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2023年,电影《封神》让公众“穿越”回3000年前遥远的商王朝。而在考古现场,殷墟王陵遗址也有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刷新了我们对殷墟王陵遗址格局的认知。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
【来源: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张体义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