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下: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是因为没有能力,没有机会说话,有些人是因为有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是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可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的更多,那你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所有事情都逃不过1+1=2的范畴,脑子有料比身材有料更加性感更加迷人,相信有趣的思想会让你上头~任何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世上简直找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愚蠢,我要反对愚蠢,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你知道鬼才作家王小波吗?这是一个真正看透了规则,搞懂了人性的高手。这是一个从40岁之后不再沉默、勇于展现自己有趣的灵魂的被无数人追捧的作家。他的文字,用浪漫对抗荒诞,荒诞中却透着智慧,被众多文坛大咖誉为“鲁迅之后,最好的中国作家。
《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编写的杂文随笔集,于1997年首次出版,该书收录了王小波大部分关于对中国文学、艺术、科学、道德的认识,并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有着深刻的理性认知和思考。
这样的人,我总觉得性格应该会是高傲无比,没有人或事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但是法国作家杜拉斯及作品《情人》,连带翻译这部作品的王道乾先生都倍加推崇——“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的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了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就不高,偶然间看到这句话,似如获至宝,也如偶遇知音,有了种不吐不快的欲望。在我看来,对自己要求低和现在所谓的“躺平”不尽相同,在生活工作中非常努力上进,但从不因为所有的付出,就要硬性的得到什么,可能有些事在做的过程中,就觉得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