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片看起来汪精卫是个儒雅的学士,但实际上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黑透了的“日本心”。汪精卫在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提供了不少情报,并且还专做刺杀,死在他手里的忠勇志士不在少数,一直都在不停鼓吹着和日寇“共存共荣”的旗号,并且对于日寇的命令更是卑躬屈膝,他的种种作为也为他后期被锄奸团刺杀重伤埋下了伏笔。
1883年5月4号,汪精卫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他祖籍是浙江山阴人,是今绍兴人,父亲是秀才,后来到广东做师爷,但是收入微薄,没有办法维持家庭,在汪精卫13岁时,其母亲病故,次年父亲也因霍乱而逝世,此后汪汪精卫便开始随着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
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
汪精卫的儿子,又是如何评价他呢?2005年,绍兴汪氏第20世孙、汪精卫的小儿子汪文悌曾回绍兴祭祖,他为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写下这么一段话:“我对您心生景仰/只因为您给予了我血脉/我不与您认同/只因为我怀抱着民族气节”——这,大概就是汪文悌与汪精卫的心灵对话吧。
中日两个国家,有永久和平的可能吗?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爱国分子一定会愤然地说绝不可能。毕竟国仇家恨,永不敢忘。汪精卫怎么回答的?1938年12月,举家从重庆逃往越南河内的汪精卫终于在媒体面前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