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意为保卫自身安全,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唐朝之所以要在自己的鼎盛时期,设置节度使这种封疆大吏,乃是因为唐王朝全盘继承了“西魏—北周—隋”三代关陇帝国的军国体制,持续不断地对外扩张,这是帝国军政机器运转的必然,也是唐朝以军事立国的必然。
当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唐称帝后,朝廷经过全力围剿,总算平息了这场旷日持久、给唐王朝带来灭顶之灾的叛乱。虽然安史之乱终为朝廷平息,但留下的后遗症十分严重。这场动乱,不仅是唐王朝步入下坡路的一个拐点,同时也是之后割据势力不断上升,使得唐王朝再度陷入分裂的一个开头。
唐代前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央政府在对地方政治管理方面的疏忽和失察有很大关系。但是,随着统治时间的推移,唐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的权威逐渐下降,地方节度使们势力逐渐坐大。
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标签,比如一提到唐朝大家就会想起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其实宦官专权也不是唐朝特有,但是藩镇割据就是唐朝特有了,藩镇虽然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形同自治,长官都是世袭或者按照惯例选出,朝廷虽然几次打压甚至出兵,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
玄宗好大喜功,边疆战事不断,边防重镇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聚集着全国的精兵悍将。天宝初年唐朝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兵力达到中央及内地的6倍,唐王朝出现“内轻外重”的军事格局,并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在这个年代中,出现了许多有悖于伦理之事,弑父 兄弟相残的事件屡见不鲜,君主趁着儿子外出征战时强行帮儿子照顾媳妇,并且规定谁伺候的更舒服就立谁为太子的荒唐之事,对于这个时期只有一个字“乱”,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历经53年的黑暗历史。
藩镇,在一般读者眼里,几乎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一部藩镇史似乎就是混乱割据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那么,藩镇的历史真相又是怎样的呢?《张议潮出行图》局部(莫高窟第156窟) “道”的历史演变藩镇又称藩岳、藩翰、藩垣、藩侯,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