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法眼观】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信息数据作为数字化产业的基础,重要性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与运用如何协调,事关重大。
(视频来源:梁河网安大队)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利用个人信息侵扰群众生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更是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个人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应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8月10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警务技术二级总监黄小苏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为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广大群众应做到“三个不”。
11月1日,正值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一周年,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周年观察学术研讨会暨《个人信息处理法律合规性评估指引》团体标准一周年宣贯”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