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实草传示天下,是居功自傲,还是有恃无恐大多数人被“糖衣炮弹所腐蚀”。西征回来之后,蓝玉官拜太子太傅,已经位极人臣,但蓝玉仍不满足,对外人道:“我不堪太师耶!”朱元璋对蓝玉的所作所为,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除了徐达和常遇春,明朝开国武将中,蓝玉的战功算是最大的了。史书记载蓝玉身材高大,面如重枣,看上去有点关羽的味道。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早年曾多次推荐给朱元璋。常遇春去世以后,蓝玉追随徐达、傅友德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公元1388年蓝玉奉命率军15万北伐,并一举打垮北元,在捕鱼儿海附近和元军展开激烈争斗,最终元军溃败,皇宫贵族抓了一堆,连元朝的传国玉玺都被缴获,这本是奇功一件,但蓝玉这哥们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在夜里强行玷污了当时一起被俘的北元太子妃,导致其上吊自杀。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早年从军的时候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任管军镇抚,后因功升任千户、大都督府佥事,洪武五年在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隶属于徐达的中路军,任先锋官,先后在野马川、土剌河击败王保保的军队,洪武七年又亲自带兵攻占兴和,洪武十一年随沐英一起征讨西蕃叛乱,次年被封为永昌侯,食禄两千五百石。
蓝玉,安徽定远人,名将常遇春的内弟。但就是这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在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逮捕下狱,最后被“剥皮实草”,灭三族。“蓝玉案”株连蔓延,牵连出功勋宿将达一万五千余人,最后全被杀,而蓝玉最后只剩了张人皮,明末在四川蜀王府被发现。
元军认为天气恶劣明军根本不会到达,然而让元军意想不到的是蓝玉率领的大军突然杀来,元军被迫仓皇应战,结果死伤十之八九,此战除元朝皇帝及太子几人趁机逃跑外,俘虏了元朝宰相,嫔妃,士兵共计8万余人,骆驼,牛,羊合计20万头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
提起“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抢”的明太祖朱元璋,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他少年贫穷,中年发家,最后灵活组排上王者的事迹,而是会想起他的一大特性——杀功臣。(朱元璋画像)根据史书的不完全统计,朱元璋做皇帝的31年里,因为诛杀功臣而导致的人员死亡大概有15万人左右。
说起元末明初的洪都保卫战,可能你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影视剧《朱元璋》,朱元璋派遣蓝玉领三万精兵苦守洪都一百多,为朱元璋挥师北上营救小明王赢得了宝贵时间,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指挥这场保卫战的却不是蓝玉,而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或许你对这个朱文正并不是很了解,他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
朱元璋在金陵城城头,当着强行带来的地主士绅们的面,将以朱勇、李长空等5人,因朱勇迫害致死店家老板一人,李长空因强暴致死民女一人而均处斩,处斩屠夫因是自己兄弟而下不了刀,则以朱勇为首,选择跳下城楼自尽,5人全部跳楼自尽。
安史之乱中,叛军最多时已占领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区域. 而唐肃宗匆忙登基,偏居于西北, 江淮要道是肃宗朝廷的赋税命脉,也是郭子仪等平叛大军重要的运粮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 张巡带领6万睢阳军民坚守抗敌, 马匹,鸟雀,老鼠甚至是树皮相继被吃光,到最后甚至不得不以人为粮. 到城破之时,城中仅剩400余人,无力再战. 自张巡以下36员将领无一降敌,皆被斩首. 幸运的是,3日之后,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重新夺回了睢阳. 睢阳军民对国家的忠贞,足以垂训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