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中国戏剧史上,曹禺都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人物。身为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符号。他的作品经久不衰,《雷雨》至今是话剧界没有被超越的高峰。曹禺是戏剧大师,他的女儿万方,也是一名优秀的剧作家。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10周年,近日,曹禺女儿万方的新书《你和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尘封八十载46封民国情书首次公开,跨越近百年66幅家族照片原貌呈现,万方首次细说自己的家族往事,带读者走近“中国的莎士比亚”。
明年,父母结婚40周年,当然,我也就40岁了。我们现在都住在良渚文化村,今天的良渚已经有点欧美的风格了,环境十分优美。不过40年前,父母在这里结婚的时候,还是一片农场。那是1976年初的冬天,天不是很冷。母亲的同学骑着一辆三轮车,到安溪(编者注:余杭的一个镇)我母亲的家里接她。
新浪独家发布,请勿转载到其他网站使用。翻开相册,黑白的照片,青涩的面容。即便照片已泛旧,也难以掩盖爸妈脸上洋溢出的幸福。岁月洗尽铅华,深深的皱纹和斑驳的银发,是生活留下的痕迹,是爱的水墨画。年轻时的老爸很是潇洒,弹吉他、画画、摄影,但凡有关艺术的,一点儿都不能落下。
作者:碑林路人 诵读:竹子我想写一封信,给我亲爱的母亲,尽管我知道,我和母亲之间并没有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她很多我从前没有跟她说过的话,讲过的故事。我想告诉她这些年来,我一步一步成长的经历,再告诉她,今天的我和从前的我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
宋女士是山东青岛人,她告诉九派新闻,这些信写于33年前,那时候父亲在部队服役,与母亲相隔两地,两人常常写信互诉衷肠,“直到我父亲转业前3年,他们一直都在通信,这些信现在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那个时代他们二人的见证。”
微信ID:iwenxuebao『 文学 点亮生活 』今天是父亲节,小编推荐一本来自台湾女作家袁琼琼的“父女情书”——《两个父亲》。抗战、眷村、四川、台湾......生父与继父。她回忆说:“小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要了解父亲的过去,也从来没有倾听过他们的光荣与失意。
小时候恨不得飞快的长大,你长大了,父母却变老了。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与机会,熟不知人生是一道无法擦去的减法,见一面便少一面,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就是这样地突然溜走,或者说,是你突然才意识到大把大把的时间流逝。
父亲节到了,我想不出该送父亲什么礼物就想着也许写封情书给他更有意义些吧。我的父亲是个淳朴善良的人,年轻时更是个十足的帅哥,听说爱慕者也不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父亲是陌生而遥远的,我们家兄弟三个上有一姐下有一弟,所以我就成了黑户,还没出生就躲起来了。
关于“母爱”,有很多种诠释。母爱是婴孩呱呱坠地后的期待与慈悲,是日后成长里的陪伴与关爱,是逆反时期的指责与照料,是送儿远行后的回眸与感伤,是往后余生里的温暖与爱戴。它时而轻柔细腻,如绵绵细雨,络绎不绝,有时它又猛烈强劲,如汹涌洪水,奔腾不息。
父亲,男人最温柔的称呼,从未让你骄傲,你却待我如宝!爸爸老了,但是他很酷;他把到的妹也很正,因为那是妈妈!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有的是机会,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人生里,请你一定要记得他!给无数次机会,但还是说不出我爱你,你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