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文/图当前,自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全市各区县积极投入实地调查。8月5日,市四普办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进富顺县,现场督导实地调查工作。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四普”具体都是怎么查的?带着疑问,记者直击普查现场。
来源:【中国文物报】华北平原、文脉绵长,燕赵齐鲁、遗存遍布。自今年5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文物调查队员不畏高温酷暑、奔走山间田野,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双手触摸历史,在调查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全面摸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
南京午朝门是明故宫的正南门,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渡尽劫波,留存至今,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象之一。9月29日下午3点,天气炎热,阳光洒落在午朝门上,显得更加庄重和静谧。此时,普查小组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内业工作,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制定普查计划和路线后,实地对文物开展全面调查。
羊城晚报2024年08月31日A3版 从空中俯瞰岭南大地,既有高楼林立、大道纵横,也有水网密布、绿野无垠。作为林业大省,广东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3.03%,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地数量等关键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文物报】步履铿锵 重庆持续推动“四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完成14787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复核率已过半,新发现文物460处……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早”开局,以“快”起步,以“稳”前行,以“新”贯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质效并举,持续推动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3日电(记者 张瑜)盛夏时节,五湖四海的游人来到新疆,沉浸在北疆草原一睹网红景观“天马浴河”,穿梭在南疆高原饱览雪山风光。这其中,有群特别的“游人”,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一件事——寻找文物。
记者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受“12·18”积石山地震影响,G310连共线大河家桥头段青海红崖山部分山体松动,加重了该路段边坡地质灾害,高边坡随时有崩塌迹象,严重危及道路行车安全,存在较大道路通行安全隐患。
【来源:山西晚报】在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中,文物是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就是要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既有利于强化文物保护工作,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面对今夏酷暑高温,合燃华润燃气不惧“烤”验,抢抓暑期工期,积极推进院校燃气工程。2024年暑期,完成了合肥市区50余所院校的新建燃气管道工程,在开学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用气服务保障。检查新建调压设备安装情况,为送气点火做充足准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刘曈 实习生 南骁哲张祜庄园,巩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一组的普查员正手执遥控器,控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记录着古建筑的相关数据。不一会儿,太阳从云层后面探出,原本凉爽的天气一下子迅速升温。
新华社西安11月14日电 题:记者手记:在“四普”现场,见证跋涉与热爱新华社记者胡梦雪清晨七点,微雨依稀。自陕西宝鸡岐山县城驱车出发,经344国道,辗转来到一处“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址前。文物普查队员们的一天从“赶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