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如何让外国朋友更好地感受移动支付的便利?近段时间,随着支付产业各方积极推广“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倍增,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有了更深的体验。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28日报道,中国央行称,外籍人士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过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四倍。中国人民银行7月26日举行“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媒体吹风会。
Hi,外国朋友今年以来,随着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China Travel”火爆全球社交媒体。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1-7月份,全国各口岸入境的外国人是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是84.6万证次,同比上升了182.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针对外国人在华移动支付困难,人民银行将指导支付机构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让移动支付产品这个中国老百姓最接受的支付方式好用、能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庄媛心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标配,大大提升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度。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来华人员是否能方便地在中国支付、消费?他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帮助?如今体验感如何呢?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今年以来,我国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效支撑。吃、喝、玩、乐、游、购、住,凭着一部手机就能游中国。
全球连线|外国人畅游沈阳体验移动支付 点赞中国“144小时”免签政策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旅行,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掀起了“China Travel”热潮。在这场中国入境游热潮中,沈阳的表现十分亮眼,跻身入境游热门城市前15位。
两会·热话题当前,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与超过150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随着入境游市场恢复,中外往来日益密切,支付习惯的差异也让不少外来友人面临着支付不便的问题:中国国内普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而外籍来华人员多使用银行卡和现金等支付方式。
记者从网联清算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网联清算公司联合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卡组织等经营主体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服务,创新和推广“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业务,让外籍来华人员也能享受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
2024年,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行;中国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全球游客在华畅游畅买,连接中外、促进入境游消费的同时,也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以来,“China Travel”(中国旅行)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热潮,“打卡中国”成为国际游客热门选择。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支付环境持续优化,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服务也日益便利。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瑱)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句“City不City”走红网络,专指一个地方时尚现代、具有都市感。这句中西结合又有些魔性的流行语也带动“China Travel”也就是中国游成为全球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近日,一句“city不city”火遍全球网络,激发众多海外国家民众来华旅游生活的兴趣。如今,他们在中国游玩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刷卡消费,转而“青睐”科技感更强的移动支付。但是,部分外籍来华人士发现,如何适应移动支付操作又是一大“烦恼”。
本报记者 李子晨编辑:阎密 王旭光“中国不仅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景点,而且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令人惊叹,无论是四通八达的高铁,还是便捷的移动支付。”匈牙利人小萨9年前来到中国沈阳,在华晨宝马担任工程师。
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行。12月17日,基于对111个国家,2000多位外国旅客的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课题组发布最新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旅客为首次来华,超九成有过来华经历的外国旅客感受中国移动支付便利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李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漫步故宫紫禁城、游览颐和园昆明湖、品尝北京烤鸭,外国网络博主纷纷通过镜头记录“来华旅行日记”。今年以来外籍人士来华旅游已成流量密码,“city不city”(“时髦不时髦”)等中英混用的句式成网络热梗广受中外网友喜爱,频频掀起传播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