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务正业,拉帮结伙,把玩乐当作是正经事,这些人大多是家庭比较富裕的人,用老北京的话来说这些人被叫做“顽主”,1989年米家山导演曾以“顽主”为主题拍过一部电影,受到了人民大众的一致好评。
1968年,北京街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叫周长利,面对上百人的围攻面无惧色。这个“小混蛋”的形象,深深印在了两个十来岁少年的心中,后来少年长大,一个把他写进了小说《动物凶猛》,一个则把他拍进了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钟跃民的好友李奎勇有一次从大院门前经过,见到了小混蛋,有些诧异地问道:“我说九儿,干嘛呢?”当时在剧中,只能够看出小混蛋是个冷血的主,这么刚的人,厉害啊,但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小混蛋每次都会惦记大院子弟身上的衣服,但最后赴约李援朝的时候,身上所穿却是一件蓝色的草根棉袄,这是为何?
“老闫啊,你说的不对!这事怎么能叫周长利请一顿流水席?”此时一道声音带着官腔从人群中传了出来,众人纷纷震惊侧目,不是吧?今天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们四合院里竟然还有人替周长利出头的?仔细一看!哦!没事了!
再次看到“小混蛋”这个形象是在电视剧《血色浪漫》里面,电视剧中的“小混蛋”却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他出身平民阶层,为人义气孝顺,却崇尚暴力,专一和大院子弟作对,甚至于无端挑衅,最终引起众怒而中了埋伏被几百名大院子弟一哄而上,乱刀砍死。
从银幕形象来看,导演管虎没有完全将六爷写实化处理,而是作了类型角度的修正,将其处理成一个典型的视仁义为人生最重要生存法则的武侠人物。影片的前七十分钟是非常标准的武侠电影套路,所以,往下比较合理的应该是二十分钟以上的高潮,解决冲击冲突的大戏。
只要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想必你就一定能在学校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俩男孩因为你看我一眼,我撞你一下这点事,一顿乱打,打完之后两人一定会从兜里掏出诺基亚,指着对方说:“你丫放学等着,我叫XXX跟你丫聊聊!”
2004年由作家都梁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搬上了银幕,此剧一经开播深受观众的喜爱。老一辈人从剧中“顽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青春时的影子,年轻人则喜欢剧中钟跃民、张海洋、小混蛋、黎援朝等人的行事作风。
肖锋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是打击面太广,但文革一代的确不讲任何规矩是事实。今日观影,一部片子没看,脑子里就塞满了各种评论,这是不是一种不幸呢?我看《老炮儿》,口水淹过了票房。看口水就够了。粗粗分析,可分为三大类吧:一派是贬,一部小混混变成老混混的片子没必要捧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