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元祐四年(1089),苏轼以知州的身份二仕杭州,再度回到西湖湖畔。在任职杭州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苏轼为杭州留下了西湖,并修筑了苏堤,留下了南宋以来著名的“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对于苏轼,后人有太多的解读。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许多人都做过这样的美梦,且放白鹿青崖,远离尘嚣,不理俗世,只是静静地荒度余生,听风听雨,看花看水,品茶斗酒,在清风明月间,将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如禅。 虽不同今时月,却有今时梦。千年前的王维,便过着让今人羡慕非常的山居生活,如禅入定,心也归于寂然山水。
年少时,在课堂上,学苏轼的词,见月是月,见山是山,见人依然是字里行间的人;中年再读东坡的诗词,清风明月,梨花淡白,人间清欢有味,给人“世事一场大梦,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恍悟。有人说:“写风,就不能只写风,要写云朵向哪走,飞沙往哪飘,炊烟在哪散。
也许是被疫情隔离独处的生活久了,竟对苏轼的《前亦壁赋》中的这段句子:“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