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推进好“一老一小”相关改革工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我国职工医保退休人员接近1亿,“职退比”继续下降,退休人员的医药费用超万亿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决定》提出,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目前,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逐渐衰退,是感染性疾病高发、易感、易重人群,这不仅对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也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挑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6月14日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和国家医保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负责人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实习生李佳英北京报道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这一关键词被13次提及,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中,更有五项均与养老相关,涉及养老金融、老年医疗、养老照护、养老服务、养老消费、适老化改造、养老科技、农村养老等领域。
1月23日下午,顺德区人大代表、乐从医院党委书记郑华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接地气,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上都提出了具体举措,这是立足基层群众所需所盼,推动民生重点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顺德区人大代表郑华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上海市委五次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把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放在首位,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聚力打通利民惠民“最后一公里”——思南县推进医疗改革便民惠民一线见闻纵深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发展,思南县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实现“看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聚力打通人民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积极主动探索,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选择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通过持续发力、深化完善,上海已形成集评估、服务、管理于一体的长护险制度,不断惠及千家万户。
三甲医院里挤满了老年人。“他们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在不同的科室间跑来跑去。”北京陪诊师佳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最常做的工作,就是帮老年患者抢各种号。约她陪诊的老人多数来自外地,年龄在60—70岁,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是病得很重实在忍不了才来”。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 65 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人口的 7%,或者 6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人口 10%,这个地区就叫做老龄化社会,而65 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人口比例的 14%,则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如果这一比例突破 20%,就进入超高龄社会了。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张海妮“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3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年内实现全覆盖。”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杨建立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引发医疗界热议。就在前一天,2023年年度统计公报发布,全国卫生总费用首次突破9万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2.0版分组方案。DRG/DIP2.0版本更精细、更准确,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新阶段。该版本新增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利好临床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该版本病组分组更细,药物经济学性突出,中信证券预计医院品种迎来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提升。
中新网长春2月27日电 (记者 郭佳)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受访表示,应加快完善非急救转运服务体系,整治“黑救护车”现象。吕国悦。(资料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供图非急救转运服务主要包括院后医疗转运(含长途跨区转院)、院后助行转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