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一条近一米的超大娃娃鱼出现在重庆奉节水域。这是重庆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在九盘河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水生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野生娃娃鱼,据测量长度达到94.6厘米,重量达到6.4公斤。娃娃鱼,学名大鲵,主要生活在幽静、清澈的溪水之中,对生存环境的水质和温度要求都很高。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言乐文编辑/言乐文近期,一则三峡大坝大鱼成群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画面显示,宽广碧绿的水面上,成群结伴的大鱼时隐时现,庞大的鱼群欢快的游来游去,引得水面波涛阵阵。
大家都知道三峡大坝已经建成20多年了,并且在长江的这一代一直处于禁渔状态,只要没有人类的干预,其生态的恢复能力毫无疑问是十分令人震惊的,目前三峡大坝中密密麻麻的鱼群已经颇为壮观,其数量之庞大,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也让人们感觉很意外,没想到短短的十数年之间,在水中居然产生了如此之多的庞然巨物!
提起鱤鱼大多数人对它都比较了解,这种巨型掠食性鱼类成年后能够轻松破百斤,是我国的本土鱼类,主要靠捕食其它鱼类为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尤其以长江流域最多,个体也最大,产卵场也最广阔,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生殖期间在大江大河的中上游有急流的水域内产卵,冬季在深水区越冬。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没有机会见到,但是在三峡水库中,见到这么大的鱼却不是件稀奇的事情。三峡水库有超过百米的水位和相对优质的水质,再加上不允许随意捕捞的政策保护,经过将近二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然成为了众多淡水鱼类的天堂。
据统计,长江流域生活着400多种鱼类,占全国淡水鱼总量的40%,其中有十余种属于洄游性鱼类,例如我们熟知的中华鲟,它们会在夏秋时节游行3000多公里,来到金沙江附近产卵,孵化出的幼苗则顺着江水进入大海,等发育成熟后再回归上游,可三峡大坝的建设,却相当于给这些鱼类的洄游路上加了一座山,这对它们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近期,一段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鱼群密集浮在水面的画面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被称为“水老虎”的掠食鱼类群体出动,比例与鲢鳙甚至接近了1:1,这样的情况一度引发部分网友担忧:这么多掠食鱼类,会吃掉多少小鱼?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1084平方千米,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泊,三峡水库禁止捕鱼,这项措施也使得这里成为了鱼儿们的乐园,许多鱼儿们在此繁衍生息已经超过20多年,既然如此,那水库中体型最大的鱼,该会是多大呢?
长江上游的三峡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库,自2003年开始库区水位提升到135米后,三峡水库就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天然鱼库”。在2006年和2009年,三峡库区的蓄水水位进一步提升到了156米和175米,库容进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