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推动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着力改善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赈”出实效。日前,在洪雅县将军镇阳坪村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已顺利完工,正在接受县级验收。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一共3万多元!”12月10日中午,罗俊领到了务工劳务费33400元。罗俊是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五圣村人。今年4月底,总投资400万元的五圣村以工代赈项目正式动工。作为脱贫劳动力的罗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来源:【草原云】虽然家里的过冬畜只有50只羊,分分钟就能喂养完,但12月29日这天,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呼布尔嘎查牧民朝鲁门还是起了个大早。“今年冬天大风天气不少。这不,昨天又刮了一阵儿,今天趁着暖和,得去草场上转转。
坚持“赈”的初心 不断拓展“工”的领域——来自全国以工代赈甘肃天水现场会的一线报道11月14~15日,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2023年、2024年累计吸纳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超过500万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660多亿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伟平1月1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去年我市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77个,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近11.5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据介绍,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700余个,计划发放劳务报酬37亿元,吸纳带动项目地农村群众25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将有效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综合效果。
来源:中国经济网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累计吸纳245万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0.2%,发放劳务报酬310亿元、同比增长22.7%。
3月15日,在位于嘉陵区里坝镇金龟寺村的沟渠整治项目建设现场,当地务工群众身着“嘉陵以工代赈”反光马甲,佩戴安全帽,手拿铁锹、锄头…“自从村里开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好多村民都去了,不仅能挣到工资,还能参与家乡建设,很有意义。”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实施,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为各地各部门开展以工代赈提供行动指南。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6.
以工代赈是国家赈济、扶持、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工代赈政策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迈向繁荣富强的新征程。
中国网11月19日讯(记者 吴晨笛)11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今年前三季度,以工代赈累计吸纳245万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了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
7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已联合财政部共下达2023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09亿元,带动地方各类资金27亿元。以工代赈政策,自1984年实施以来,在救灾赈灾、减贫扶贫、促就业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以工代赈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就业?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发布消息,该部门地区振兴司日前印发专门通知,部署有关省份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上半年已带动120余万名低收入民众就业增收。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孟林、记者范纪安报道 “今年,县委、县政府在我们村实施了以工代赈项目,实现了让我在家门口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多挣了4000多元,又不耽误种地,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庭,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