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将寿衣和死亡划上等号,认为老人离世前准备寿衣是不吉利甚至是大不敬行为。依据中国传统葬俗来说,老人的寿衣要提前购买,通常在老人60岁之后就可为其置办,取其添福添寿之意,但若家属接受不了,可在老人状态不好时进行购买,不仅是为了避免事出突然,临终慌乱失了礼俗,更是对老人的祝福之意,让其在离世之前穿上,可以让逝者一件不胜带走,让他在另一世界过的更好,寄托子孙后代深切祝愿之意。
以往的人说过了70是古来稀,而当一个人的年纪到了73岁,会存在一定的讲究的。人们小的时候,说过生日,内心是怀揣着愉悦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过生日慢慢的没有这样的情绪了,也不怎么讲究说生日的说法了,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生日不再是简单的过,而是把生日称之为过寿。
其实农村老人不仅惧怕“73、84”这两个数字,在民间大多数的老人都惧怕66,这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指他们的实际年龄。 因为民间有种说法“人过55,阎王爷数一数”、“66,不死也掉块肉。”“73, 84阎王不叫自己去。”因此这些数字在他们心中都成为了一道坎儿。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有一句老话:“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百岁要藏。”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此句中的“藏”,到底是要藏什么呢?”1、人生最难预测的是自己的寿命一乡一俗,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种说法,只能说在我国是部分农村地区,并不所有的地方都有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