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布的是《春江花月夜》这首唐诗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和发布其他经典古文的解读,下一篇是《兰亭集序》。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这种古文解读,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有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在某一个细分品类里面,也许《春江花月夜》不是最好的,比如在送别诗里面,可能不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登高诗里面,不及王维的《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朦胧诗里面不及李商隐的《无题》系列,但站在一个更宏观的,更高的角度来看,《春江花月夜》可能真的是最好的一篇。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本文约2500字。扬州明月,天下三分占其二。大唐诗作五万首,本作孤篇横断三百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单篇笑傲大唐两宋元明清至今,放眼华夏上下五千年,唯有两人。一人是让李太白因《黄鹤楼》叹而搁笔的崔颢;一人是《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横唐,竟为大家”的张若虚。
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出无尽遐想,皎洁的月亮在无数文人墨客笔写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一位诗人更是借一轮明月成就了一篇千古名作。被称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段春江,这处风月,静静地流淌在诗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