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有一个极其常用的方言口语词,叫“nia”,发音是n[讷]与ia[呀]的快速连读,意思是指“你、我” 以外的第三者,相当于“他(她)”。比如,“nia一天到晚耍手机,咋说也不听,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小明考上平定师范了,你要好好向nia学习。
“二狗,散敩(放学)后咱俩歇跟上走哇。”“妯娌俩歇跟着去县城给婆婆扯白洋布了。”两三个人结伴同行,很多方言读作“相跟”,但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人们一般不说“相跟”,而是说“歇跟”。民国时期的平定县阳春楼相跟的“相”,好理解!就是相互的意思,即两者间彼此相同对待的关系。
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下家乡方言,我是山西的,山西忻州的,忻州原平的,原平话这样说:外婆叫老娘,舅妈叫妗妗,巷子叫合浪,蹲下叫各九,弯了叫克柳,乱跑叫破过,鼻涕叫能带,孩子叫娃娃,猫耳朵叫各脱儿,馒头叫馍馍,舒服叫如发,难过叫熬煎,帮忙叫帮办,打扰叫害到,牛逼叫宣了,不行就求事,精神病叫几个屌,故意叫直专,不小心叫十床,情不自禁叫奶渣不住,胡说八道叫鬼你外叫,时间过的真快叫打了一外眼茶/也叫一哈哈一嘛嘛,太阳叫阳坡,冰雹叫冷淡...
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有一个极其常用的方言口语词,叫“争些”,表示“事情眼看就要发生而结果并未发生”,就是“差一点”的意思,比如:“下雪天路光得不行,我骑洋车争些跌倒。”“我当年争些考住平定师范,就短了那么几分。”“争些办成的事,让你一句话就给搅黄了。
【来源:太原日报】刘志杰山西方言有特点,虽然很土但亲切。要问哪个字用最多?“ge”字肯定能数上。你看——坑坑洼洼叫圪窝,人的上肢叫胳膊。猫耳朵饭叫圪饦儿,一滴水叫一圪垛儿。棍子搅动叫圪捞,来回倒腾叫圪倒。炭没烧完的是圪料,车子圈不正叫搁撩。称呼跳蚤是虼蚤,称呼核桃是圪桃。
出门在外,辨认老乡的最好方式往往就是听口音。最近,一位山西人因独特的口音在网络上火了。她在视频中疑惑地表示:“我去门口超市买东西,大叔问‘你是不是山西人了?’”她对此感到不解,问网友们:“我说的是普通话哇?”视频一经发布,好多山西网友都“炸了锅”,纷纷留言:“是了?不是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