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浉河区浉河港镇龙潭村的张道勤来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做个平凡的母亲,静静地看着儿女幸福地生活。然而,命运似乎让她这个“简单”的梦想绕了一个又一个弯。8年前,丈夫丢下她和一双儿女出走,从此杳无音信;6年前,她患肝硬化腹水,医生劝她做手术,但家里无力负担,她婉言拒绝了。
距黟县县城约40公里的美溪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在校师生151人,3-6年级住宿生49人,留守儿童38人。据悉,该校多年来一直关心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形成了教师“结对帮扶”等具体方案。近年来,有许多“留守妈妈”不断涌现。
50多岁的章成娣和患有脑瘫的儿子住在旌德县庙首镇东山村富溪组。儿子1岁时,因外伤导致脑瘫。为照顾好儿子,章成娣咿咿呀呀试着教儿子学说话,带儿子出门晒太阳……30年来,每一个动作她都重复了无数遍。在她精心照料下,如今儿子不仅能听懂简单的语言,而且还能拄着拐杖走上两步路。
为了养育孩子,每一位山区妈妈都已经付出了她们的所有。而再往前一步,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文|阿招编辑|楚明摄影|EWG到处制作育儿,一项7x24的劳动背带穿过婴儿的腋下,绕在母亲的肩上,然后缠过后背,兜住孩子的腿,最后在母亲的胸下紧紧打起一个节。
大山少年寻母路:跨越山海,能否找回消失的母爱? 在那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一段被命运捉弄的亲情故事,就这么悄然开场。今天要讲的,是一个儿子寻找母亲的揪心历程,它和爱有关,和梦想有关,更和那份怎么也割舍不掉的思念有关。
中国网 山西 在原平市区西45华里的大山深处,一个名字在当地叫得很响,那就是楼板寨乡西庄村妇女郭改然。1989初春,在没有公交的山路上,郭改然随同丈夫骑车去县城看望上学的儿子。当走至半路时,发现路畔用布裹着的弃婴,她不假思索的脱下毛衣,包住冻得发紫的孩子,调转车头赶回家里。
五月下旬,我和三位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刺绣为业的彝族妈妈——罗以乌、妞牛莫、潘阿依聊了聊。在成为绣娘前,她们大都有在外打工谋生的经历。我好奇的是,转型做彝绣手工艺人,对身处“留不下来的城市,难以回去的家乡”夹缝中的山区妈妈们,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