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陷入危局。国民党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据守江南,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今日(4月20日)起,长江网携手长江流域及全国重点新闻网媒联合推出“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系列新闻直播活动,重温75年前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感悟渡江战役的时代价值。
三大战役后局势1949 年,中国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转折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落下帷幕,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国民党军队遭受重创,主力几近覆灭,曾经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被迫退缩至长江以南。
1949年4月20日,蒋介石拒签“国内和平协议”。解放军成功突破国军的百里防线,百万雄师横渡了长江。陈毅元帅也着实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报震惊了,虽然这是解放军有史以来最短的一封电报,但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封电报,自此,“蒋家王朝”在南京的政权正式覆灭。
来源:【紫金山新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74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时至今日,曾经年轻的士兵已到耄耋之年,而今忆峥嵘岁月,当年壮志今犹在。
,古老的中国大地迎来了黎明的曙光,这一年,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这场气势磅礴的战役,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齐名的“渡江战役”,却很少被单独提及,仿佛历史长河中一段被刻意淡化的记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 余梦迪)“我们又寻到两份珍贵的文物,对渡江战役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日前,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北京某古玩市场,将《十点钟前后》《把光明与胜利带到江南》的手稿、签发单、剪报等文物买下。昨天,记者听吴先斌讲述了这套新增文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