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也叫面花、礼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在商洛民间流传很广的面塑艺术。陕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技艺传承人任菊梅凭着一双巧手,在当地经营着一家花馍店,她能用白面做出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各种形状的花馍,好看又好吃,很受市场欢迎。
肖云展示自己做好的花馍平报融媒记者 高红侠 文/图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家住卫东区和园小区的居民肖云每年春节前都会做花馍,除了自家人享用,还会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为大家送去新年的美好祝福。做花馍是个技术活儿肖云今年64岁,是新华区团结路小学退休教师。
揪起星点儿面,搓条,卷线,蘸一点黑色颜料,因为梅花树枝是黑褐色,再蘸一点红色,慢慢揉搓,比画着案上另一棵梅花树的模样,“塑”出枝丫旁逸侧出的样子,不一会儿黑褐色的树枝就粘在了雪白的馒头上;接着捏梅花,那是细活,初学者如我干不了,只有找大姐求助:只见她左拌右描、上下翻飞,不一会儿米
过年蒸枣花馍,是河南、山西、山东等一些地方的春节风俗,花馍(也有称之为花糕)造型各异,寓意吉祥,有很好的祝福意味在里头。我家婆婆每年过年也会蒸一些花馍,各种造型看起来美美哒,她做起来总是十分简单的样子,但一到了我手里却总是捏不好,常常没法看[捂脸]。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河南省修武县周庄镇东长位村的花馍手艺人黄佩玲,在花馍创作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年画、剪纸、属相等等元素,不仅在于制作美食,更是情感的传递、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