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问,传言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这个传言的蓝本最早出在易中天《大话方言》,有一段讲粤语的内容,说的是辛亥革命之后,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议员以广东籍为主,所以有人倡议以广东话为基础制定普通话,从者颇多,但是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制定了普通话。
但是,有一门语言是在我国通用的,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说的“普通话”了。各位,你们知道官方指定“普通话”的由来吗?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一些故事,故事的内容以“票选普通话”为中心,但是故事的内容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差异。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网络上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某某”方言当年只差一票就成为国语,这里的某某方言有多个版本,如:粤语、四川话、陕西话等等,说是当初定国语时,全国代表投票,北京话只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某某方言,最终成为国语,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大多数人认为在民国时期,粤语差一票就成为国语,并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据说当时在民国时期定国语时粤语的呼声最高,因为当时有很多人都是广东人,但是孙中山为了以后的统一大业最终决定将北方话作为国语,而粤语就这样以一票之差落选。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谣言,粤语以一一票之差差点成为国语。以上通通都是谣言,这个谣言的万恶之源来自美国,这个故事是出自这个版本:18、19世纪,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如今全美人口有17.1%自称是德国后裔,远高于自称是爱尔兰裔,英格兰裔,苏格兰裔的比重,同时德国后裔遍布美国,特别是在中西部有相当大的人口优势。
重庆话和成都话,区别到底有多大? 重庆话和成都话,区别到底有多大? 先讲个给成都人长面子的小故事。 很少有人知道,成都话只差一票,就能取代北京话成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想想如果中央电视台用软绵绵的成都话报道新闻联播,该是多么欢乐的事情)。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通用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最早来自于清朝末年的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以基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后沿用这一国语,但融入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概念,将另一宗方言引入了国语系统,这个方言就是后来普通话成为国语的强有力竞争者,南京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