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关注,赵羲直言,“我只是一个第一次到南极的新兵,恰好回国遇到了疫情,幸运的被国家全力保障接回家。其实南极科考非常辛苦,我们有非常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毕生都在致力于南极科考研究。希望通过我,可以让大家对南极科考感兴趣,更多的去关注全球变暖、环保、人与自然等科学领域。如果我真的能
三赴南极科考,慧眼识陨石;个性化教学,不让学生死读书;不想被行政工作束缚,主动辞去副院长职务不爱做官爱科研 这位教授不一般2002年,缪秉魁在南极考察野外途中休息,面前就是一条冰缝。这里的工作危机四伏。 受访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缪秉魁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周长付教授参与的第七次中国——智利联合南极科学考察,于1月3日至1月16日进入南极,在南设德兰群岛——南极半岛开展综合科考,并顺利完成白垩纪和古近纪古生物学的科考工作,将于近日回国。
10月18日,莘庄工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大家说”第二季第二期开讲,作为工业区党史学习教育品牌项目,邀请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泰山站部分队员作“南极冰雪上的五星红旗”专题讲座,带领线上线下的观众奔赴神秘的南极大陆探索未知。
研究南极植物,我们是认真的“说真的,累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兴奋。如此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我们只想着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样本和信息,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作为一名长期扎根西北的本土植物学家,面对南极这块植物学研究最后的“处女地”,职业本能驱使着冯虎元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开展调查,恨不得与
来源:【竞舟】近日,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本次考察历时5个多月,在时间紧、任务重、恶劣环境频发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在考察队里,有4名来自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学者专家,他们参与了本次南极考察。
19世纪中叶以后,一大批仁人志士提出向西学习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教育来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从此中国人开始奋起直追,直到现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终于有了巨大的提高,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在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我们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