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实习记者 徐雅臣三九时节,寒意正浓。1月12日(农历腊月十三),当中国质量报记者走进北京市顺义区分享收获农场柳庄户基地草莓大棚内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莓”好风景——一垄垄草莓整齐整洁,绿叶白花间,绯红鲜亮的草莓惹人喜爱。
秋风起、秋景至,无论是在京赏秋景,还是远足观河山,在这个“最火黄金周”,总有一条旅游线路值得发现。北京的历史文化村落、梨园国粹文化值得细细品味;采摘苹果、柿子、梨,在京郊果园可以体会收获的喜悦;杭州亚运会拉开战幕,也可以跟着赛事动身,赏一赏诗画江南。
有机农场和农事体验大家都司空见惯了,但采用团体预约制体验和外语讲解的有机农场则很少见。在台湾台中市的小瓢虫农场,就是这样一家以运营创意为特色的有机农场。台湾小瓢虫有机农场台湾小瓢虫有机农场小瓢虫农场占地仅有1.3公顷,成立于1993年,地处台中市东势区的山坳里。
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在石嫣的身上,有着看似矛盾的两种标签。她的职业是农民,形象通常很质朴,素颜,总是扎着低马尾,在蔬菜大棚里来回忙碌。她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读书期间,她还曾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实习。
城市中的年轻人或许都不知道在农场中干活是什么样的,以及和农具以及泥土亲密接触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我偶然间听说了在莫干山有浙江最大的有机农场——义远有机农场,那我就趁着周末假日,去农场体验一下农事生活吧。
(本文源于2022年1月22日直播“对话石嫣”)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
2021年6月,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在实训基地。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对农学生的生活,有艰辛和浪漫两种想象,两种都是对的。在华中农业大学,新生入学礼物是一颗大金鸡菊种子。据说当学校刚搬到新校址狮子山,土壤贫瘠,只有它开得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