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国共两军最大规模的决战——淮海战役正式开始,面对解放军在鲁南、豫东一带集结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近60万精锐,蒋介石一方面紧急收缩陇海铁路沿线的4个兵团,又紧急从华中地区调来了最精锐的黄维第12兵团前来助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国共两军最大决战。
国军一枪打在解放军喇叭上,但他还没还没高兴三秒,中野得炮就打过来了,在淮海战役之前,黄维对他的十二兵团十分有信心,但现在黄维兵团的十二万大军已经被团团包围,解放军不仅能对他们进行炮弹轰炸,而且每天在大喇叭里对国民党劝降,这让每天在战场上都被劝降地国军根本受不住,黄维在淮海战役战场上已经变得心力交瘁。
我们历史教科书中在评价淮海战役时,用了这样两句话,“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作者:九鱼亭当黄维被我军围困在双堆集,一筹莫展之际,他接到了参谋总长顾祝同的电话。在此之前,黄维已经将突围的计划报给南京,但迟迟没有收到回复。顾祝同只字未提突围的事情,拐弯抹角道:“总裁对你们第12兵团慰勉有加,特地让我转达一下。我看了你们阵地,不错,你们打得真不错。
其实,除了这三张王牌外,国军手里还有一张“牌”,即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他们虽然没有这三个王牌兵团一样的战略身份地位,但在行军打仗方面的气势和战绩丝毫不输,甚至还因为种种原因经常被单拎出来跟黄维兵团比较。不少人曾提出疑问,这“二黄”要真论起来,到底谁更难打些?
淮海大决战中,共有三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场是华野粟裕在碾庄全歼黄伯韬12万精锐,一场是刘邓和华野援军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大军,最后一场是华野粟裕在陈官庄全全歼杜聿明集团30多万人,这三场大战,一场比一场激烈,一场比一场扣人心弦,也一场比一场令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