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明君心编辑 | 史明君心<<·——前言——·>>《二泉映月》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广为流传的独奏曲之一,在现代音乐艺术发展中被诸多音乐家改编成其他演奏形式,如作曲家吴祖强将其改编成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储望华先生将其改编成钢琴曲《二泉映月》。
没想到,《二泉映月》的人生哲理经久不衰,让人依依不舍。不管欣赏多少次,我们都觉得意犹未尽。众所周知,,《二泉映月》的曲调时而宁静、婉转,时而如泣如诉而又慷慨激昂,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在倾吐内心的人生感受。
之所以将《二泉映月》放在前面,是因为这首曲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1985年美国评出的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中,《二泉映月》名列榜首,可见,这首名曲在音乐殿堂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其发现过程却纯属偶然。
赏析:一首满含血泪辛酸的曲子,铸成了惊艳世界的二胡经典传奇。将阿炳的悲惨人生体现得淋漓尽致;将阿炳的艺术天赋充满着神奇魅力。眼虽不能见,心智却更聪慧;走虽不方便,二胡却映心中。由于社会黑暗、国运衰败,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可奈何,空有一身音乐才华而终不裹腹。
《二泉映月》音乐成就评价。中国传统乐器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民间乐器创作曲目中的瑰宝。旋律不断地在黑暗中徘徊、转折、变奏,你强烈感受到的绝对不应该是控诉,而是遗忘与放下——人生有太多悲苦,除了和解与放下,没有解脱。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盲人阿炳的代表作。一位饱尝艰辛的盲艺人,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留下了这曲无与伦比的经典之作。后人因此评价此曲为中国民间创作曲目中的瑰宝,名至实归!20世纪50年代初,幸有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录音记录下阿炳的演奏,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
近期,天津音乐学院版民族歌剧《二泉》在天津武清剧院首演。作品以多幕歌剧的形式,讲述了民间艺人阿炳(原名华彦钧)虽然屡次遭遇坎坷,但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艺术创作中尽情绽放生命之花的经历,彰显出苦难中人性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