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历史变局中世界迎来碳达峰、碳中和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政治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南都讯 记者杨伽 通讯员李建基 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介绍,今年夏至出现在6月21日,端午节在6月22日,两节相连,非常少见。这一情况在21世纪(2001~2100年)这100年中,仅出现4次,年份分别是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61年。
4月23日是农历庚子鼠年四月初一而在这个四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四月”两个农历“四月”共计59天“闰四月”比较罕见天文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四月”比较罕见,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
腾讯太空 文/乔辉今天(6月21日)有点特别,是父亲节,又是夏至日,天空还上演“日环食”天文景象。本次日环食,月球的影子首先从非洲开始登陆地球表面,并先后穿过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之后进入我国。进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北京时间下午13点左右,最后从太平洋海域离开地球表面。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六个月又十八天,常汉域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2085年秋,火星-太阳L3空域,斥资亿万,耗费30年打造的超级粒子对撞机即将进行第一次运行试验,科学家们试图通过这条直径超过两百公里的环式钢铁巨龙探寻粒子的本质,世界的真相。
3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一场精彩绝伦的日全食3月9日将现身天宇。天文专家表示,虽然受地理位置影响,我国无缘目睹全食发生的全过程,但南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公众可欣赏到一次日偏食。在太阳的光芒之下,月球拖着长长的影子绕地球旋转。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强调农业进口在气候变化下隐患渐增的处境指出,欧盟未来包括咖啡、可可和大豆等超过44%的农产品进口,到2050年将严重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侵害等影响。
今年12月8日,木星冲日。据介绍,冲日是说木星、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而产生的天象奇观。此时,木星距离地球最近,木星最明亮,观察最适宜。今年木星冲日期间,木星的地平高度为10年来最大,在广州乃至全球的北回归线地区,当木星上中天时,木星就在当地公众的头顶。
中新网广州11月9日电 题:多位科学家亮相大湾区 带民众体验科学与艺术的双重魅力作者 王坚 雷锦萍来自极化中子、海洋观测仪器、动物演化、废水资源化利用、猴面包树、高胡演奏领域的6位科学家、艺术家,8日齐聚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南沙,在格致论道·湾区讲坛上,为观众讲述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