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部长Jennifer Granholm宣布:位于美国加州的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控制该反应所输入的能量。
美国宣布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而我国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在磁约束下实现了30秒左右的核聚变反应。那不免就让人疑惑了,都说在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那到底谁的核聚变技术更强呢?
建成于 2006 年的 EAST 装置累计等离子体放电次数超过 10 万次,先后于 2010 年运行 1 兆安等离子体电流,2021 年 5 月 28 日实现可重复的 1.2 亿摄氏度 101 秒和 1.6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2021 年 12 月 30 日实现 1056 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在稳态高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中国目前磁场最强、等离子体性能最高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成功运行。7月12日晚,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环聚能)官微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2号(SUNIST-2)建成并开展了首轮运行,获得100千安培等离子体电流。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点,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家核安全局 联合宣布,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采用“惯性约束聚变”方法,即用世界上最大的激光撞击一个微小的氢等离子体颗粒,使用实验性质的核聚变反应炉,在过去两周的一次可控聚变实验中实现聚变点火,获得了“能量净增益”。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7月3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上开展的一项实验中,成功实现了激光驱动核聚变点火——聚变产生的能量多于激光输入的能量,继2022年12月之后,核聚变反应再次实现净能量增益!
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随相关技术突破及资本涌入,其商业化进程已按下加速键。美国私营公司Helion Energy于2023年5月与微软签订核聚变商业化发电“首单”,其最大投资者为OpenAI CEO Sam Altman。
《科创板日报》1月14日讯我国核聚变领域研究又有新进展。今日,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经专家组鉴定,“赤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也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深瞳工作室出品】采 写:本报记者 操秀英策 划:陈 瑜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动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参考消息》12月14日刊发文章《中国携手全球一起“种太阳”》。全文如下:由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太阳的奥秘有着共同的探求。如今,不懈追寻化作科研动力,模拟太阳核聚变而诞生的“人造太阳”,正点亮人类共同向往的清洁能源之梦。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12日在北京揭晓并对外公布,“中国天眼”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和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人造心脏研究重要进展等分别入选中国和世界的十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