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病,其内热症状通常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且量多等。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与肝肾阴虚、燥热内生等病机密切相关。
唐代初期记载了消渴病尿甜,如王焘著的《外台秘要》谓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中医认为本病病因除体质因素外,有认为过食膏腴体肥而致病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41亿人,预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在2045年达到1.74亿人,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为全球第一。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是一类以阴虚为本的疾病。一、病因禀赋不足:会因为肾精亏虚、肾阴不足,导致消渴症(糖尿病)。饮食失节:长期过量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会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湿热内生,耗伤阴液,进而导致消渴症(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