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权臣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一天,和珅在兰州遇到正红旗旗主金大烟袋。金大烟袋对和珅说:"我就是有一天在街上讨饭,和珅看到我也要跪下磕头。"和珅听了,表情很是尴尬,但也只能磕头说是。
八旗兵是清朝入关时的军事组织,也是清朝武装力量的核心,为清朝打天下的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八旗制度”更是整个清朝都绕不开的词,八旗始于牛录,牛录源于明代女真旗的狩猎组织,其组织形式是“五进位制”,一牛录为300人,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一旗,固山额真(官名)就是旗主。
八旗制度一开始主要是女真族人为了方便狩猎而创建的一种组织形式,狩猎时结伴而行,随着族内人口的不断增多,这个小组需要有一个指挥者,这个指挥者也可以理解为组长,被人们称为牛录额真,所以人们就把这个狩猎小组称之为牛录。
在许多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都能听到“八旗”这样的字眼,那么究竟什么是八旗呢?八旗最初的概念来源于狩猎,根据《满洲实录》的记载,满人外出打猎分成十人一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剩余的九个人需要将自己狩猎用的一支箭交给组长,一个小组十个人称为“牛彔”,“牛彔”就是“八旗”最早的称呼。
众所周知,满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后期的清王朝战力几近于无,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我国一度沦落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但据说在其入关之前,战斗力还是比较可观的,往往是几千八旗铁骑来去如风,最终破关而入。
自此,努尔哈赤正式走上了统一女真之路:他先从统一建州诸部开始,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即使后来增设到八个旗,按照八旗最小的作战单位:一牛录为300人,努尔哈赤早期的八旗军每一旗也才7500人,7500再乘以8也就是刚好6万人。
虽然在汉人文化中"奴才"这两个字是带有贬义的,但是对于我们满人来说,"奴才"才是代表亲近的意思,而且,就连皇帝私下见一些满臣,那些大臣们都是口称奴才的,而一些汉人大臣自持身份,一直称臣,不过,有一次我在誊写折子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个汉人大臣也用"奴才"称谓,这不禁让我捏了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