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袁泉 特约记者 潘建勇)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在仁寿县新开放的城市湿地公园里,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抬工号子”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让大家在了解非遗魅力中乐享假期。抬工,仁寿人称抬匠。号子,仁寿人称哨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听上去就有点高冷范儿但,咱仁寿的非遗却不一样。它是一种淳朴的生活方式,一种仁寿汉子最有力的呐喊,它,就是抬工号子!流淌在仁寿的千古绝唱在岁月的洗涤中,浪花早已淘尽了英雄,但在仁寿却有一段或沧桑而深沉,或激越而高亢的歌声,在生活的沉淀与艺术的发酵中越发嘹亮。
抬工附身表演含花仁寿县虞丞乡抬工号子仁寿县汪洋镇抬工号子“抬工号子”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和产生的民间艺术,它是用歌唱的形式来协调劳动者的步伐节奏。抬工队伍以物体重量来定人数,在仁寿县,以8人或12人最为普遍,最多的可达128人。
6月18日,在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文化节开幕式上,节目《甜都号子》将船工号子、板车号子、青石号子、穹窿号子、抬工号子进行组合表演,充分展示了内江地方民俗文化。记者:黄晓庆【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走近仁寿非遗文化系列报道之仁寿抬工号子眉山网记者 杜沁莲 文/图仁寿抬工号子于2007年被四川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抬工队多以表演形式出现。抬工在抬重物时,常常“以歌辅工”,用喊号子的方式,统一步伐。正如号子所唱:”手世高强人称赞,抬匠不怕扳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