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的温室气体监测情况,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公报显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421.4±0.
活动中,各单位志愿者还向群众大力宣传了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环保理念,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让节能降碳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全国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安利广州体验馆内,海洋垃圾塑料制作而成的钢琴弹奏出欢快的乐章,花样翻新、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中,小手牵大手、家庭齐上阵,从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等一日生活中的21个低碳行为逐一体验!
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为您梳理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共筑洛阳绿水青山。
7月12日是2023年“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什么是低碳?
本报讯(记者程国媛)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变革,7月11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与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发出“公众低碳生活行为倡议”,号召公众从穿衣、饮食、起居、出行4个方面,践行10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