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箭军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以确保设计方案更好地体现火箭军的精神风貌和战略价值。本次发布的设计方案包括“传统经典方案”和“现代基石方案”两种备选方案,分别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示火箭军的独特魅力。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甲16号国安剧院 联系人:朱江15595265555 彭煜18669143777 王茂升15035679334 电子邮箱:375766637@qq.com 此征集启事长期有效,欢迎关心支持武警部队博物馆建设的社会各界及广大官兵踊跃参与文物征集与捐赠活动,并提供文物信息和线索。
钢盔二战中德国陆军士兵佩戴的钢盔(Stahlhelm)的型号主要有M35,M40和M42三种类型。一战期间德军使用M16,M17和M18三种类型钢盔,奠定了日后德军钢盔的基本样式。1932年陆军下令测试一种新的钢盔,名为M33钢盔。
飞檐走壁,气贯长虹;身骑骏马,披甲戴胄。少年护住课本下的连环画、背着父母出入录像厅、偷看电视再把遥控器摆回原位,脑里电闪雷鸣的,是你的、我的,也是孙磊的英雄梦。“很小的时候我就幻想自己能穿上一身铠甲,纵马驰骋,披坚执锐,我们用纸箱子给自己做铠甲,跟小朋友一起玩。
刘泽湘的“军事博物馆”。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谭浩瀚 摄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5月3日讯(记者 吴楚 通讯员 陈绯)在株洲,有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仍常常缅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他用8年的时间,收集了各类关于那场战争的物件,在家里建了一座小型军事博物馆。
冷兵器时代,盔甲就是今天的防弹衣,让士兵穿得好一点,在战场上生存的几率就多一分。兵器称手一些,战斗的胜算也就大了许多。夏朝的历史记载太少,出土文物也找不到,实在不好揣测士兵穿成什么样。从商朝开始,我们可以从文物中寻找一些线索。
来源:中国军号5月18日是第48个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亦是历史的记载者如果说最能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历程的地方一定少不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外景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从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文物中回望人民军队峥嵘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