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7月31日,走进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栩栩如生的剪纸、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映入眼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李剑时常到这里,为游客介绍剪纸技艺和展馆陈列。展示中心内挂满了剪纸、麻编、葫芦烙画等40余项宁夏非遗作品。
阳光初照,晨雾轻薄,悠扬的芦笙声缓缓响起,苗族姑娘们盛装起舞,侗族大歌清越的歌声与头上身上银饰的碰撞声,混成一曲悦耳动听的迎宾合奏……每天的上午,贵州省黔东南州东湖湖畔的丹寨万达小镇,就用这古老隆重而独特的迎宾仪式,迎来八方宾客。
9月16日至21日,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应邀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展示蓝印花布艺术,传授蓝印花布及扎染工艺,让意大利人民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威尼斯大学校长、意大利汉学家李集雅,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马晓辉等百余位中外嘉宾出席活动。
来源:环球网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的合称,已流传上千年。以前藏羌织绣多绣在头帕、腰间束带或是绣花鞋上,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我更注重创新,现在藏羌织绣可以用在手表表盘上,也可以是一副电影海报。
来源:【人民网】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其传播与推广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代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其特色并扩大国际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刘晓惠最近,东方黎锦之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其荣有点忙,刚参加完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两天又在第四届三亚南山非遗节上摆摊,6月13日还要赶往北京为国际旅游博览会做准备。他的忙碌,聚焦一个主题:非遗。
有奥运和暑期档的陪伴,这个炎热的夏天绝对足够“吸睛”。一转眼,暑期档日程即将走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了90亿元大关。但这可不意味着暑期档进入了乏力期,在8月10号上映的动画电影《白蛇:浮生》,就是一部可能再次震动暑期档的作品。
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击,非遗的传承面临多重挑战。传承非遗,要先把非遗留下来,而影像是留住非遗的重要手段。前不久,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举办。
一直以来,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好的纪录片就是一个好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最能代表中国?找到并记录下这样的故事,是无数中国纪录片人探索与努力的方向。如何突出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以纪录片为媒,向传统文化溯源,成为一条可以收获惊喜的发展路径。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日前,中国电影日活动在罗马尼亚举行,《天工苏作》等6部华语影片登陆罗马尼亚本地商业院线。影片掀起了海外观众对于东方美学和非遗文化的热烈探讨,在现场,观众频频发出“有质感”“画面太美”“无可挑剔的珍宝”等赞叹。
1月8日,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一场特别放映,为近500位观众展现了宋锦、核雕、灯彩、明式家具、苏式船点、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缂丝、玉雕等9项苏州传统手工艺,及其背后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
来源:【贵州省国际传播中心】叙非遗故事,寻苗族技艺。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国际传播部原创制作的纪录片《叙非遗·苗艺》于4月10日晚在CCTV-9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4月11日晚登陆贵州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