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其中就有一种鱼类是现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因为它涉及到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元性的维护,但是在今年的7月30日下午,在中国青海湖泊中,一名男子的行为却遭到国家的处罚,他到底在做什么,会让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他做出惩罚呢?
关于依法打击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通告为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青海湖渔业资源永续发展,维护好青海湖复合生态共生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自长江实施十年禁渔开始,全国各地的大型水域仿佛形成了一个共识,也纷纷加入了禁渔之旅。确实,在禁令实施后才两年时间里,各地相继传来令人欣喜的喜讯,这也不得不让人期盼,禁渔十年之后的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将有望超越历史。
近日,一则非法捕捞的判决书,让很多青海人拍手称快,被告人张某从2020年开始,多次在青海湖中捕捞青海湟鱼,一共捕捞达24.68斤,因为青海湟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764.16元。
很多去西藏旅行的朋友通常注意一件事,就是藏族人民很少吃鱼,或者不吃鱼,这是为什么呢?高原气候寒冷,不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是很难在高原生存下去的,而高原鲜有蔬菜生长,只有青稞等耐高原,耐寒作物生长,而这些植物又很少含有蛋白质。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
来源:青海湖景区 保护青海湖裸鲤倡议书广大游客:青海湖裸鲤(别名:湟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种质资源,也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保护青海湖裸鲤对维护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平衡乃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许多人都去过西藏,奇怪的发现藏族人不吃鱼,市场上也没有卖鱼的,后来一打听原来藏族人不吃鱼,那么为什么藏族人不吃鱼呢,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宗教信仰:藏族人民大部分都信奉藏传佛教,相传藏族有位神明名叫“鲁”是住在水中和地表下的,这位神明没有具体的形态,因此水中的水族均与其有关,所以不易食用。
关于加强青海湖冰封期裸鲤资源保护公告当前,青海湖进入冬季冰封期,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风险隐患增大,为持续巩固青海湖裸鲤保护成效,进一步落实好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的通告》精神,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交易、运输、储存、食用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行为,现将有关事宜
一、共和县江西沟镇某小炒馆经营禁止食用青海湖裸鲤(湟鱼)案2023年9月6日,青海水上公安局湖东派出所会同青海湖景区公安局二郎剑派出所民警对共和县江西沟镇民俗风情小镇某小炒馆进行执法检查,在该店内查获禁止食用的青海湖裸鲤(湟鱼)2.1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