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顾名思义,即利用地下坑道对敌人进行的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曾展开大规模的地道斗争,尤以冀中地区最为突出,在无险可据的平原上,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中,地道斗争的广泛开展,起到了“藏兵瞭敌,拱卫边区,保存力量,打击敌人”的作用。
《冀中的地道战》收录在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19个汉字,12个词语。课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电影看了不下10次,每次看都觉得过瘾,通过盘根错节的地道,与日寇周旋,让人大呼过瘾。但电影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们又是否曾考虑过,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的、装备精良的日本帝国主义,那些革命志士是如何通过地道与敌人进行斗争的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红色圣地,缅怀革命英烈,讲述红色故事。2020年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1941年秋,雄安一带的抗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面对日军日益残酷的“扫荡”,冀中十分区军民为了在平原游击战争中保存力量,他们在刘秉彦、旷伏兆等人的领导下,开始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并形成了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防火、防水,又能作战的地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