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邓涛研究员和该所客座研究员、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哺乳动物部主任孟津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最新通过对发现于中国新疆、约1700万年前一种奇异的早期长颈鹿“獬豸盘角鹿”化石展开持续深入研究,并对长颈鹿求偶斗争和取食压力两种因素进行深度结合,确认求偶竞争是长颈鹿长脖子演化的直接驱动力。
1. 獬豸盘角鹿头骨与颈椎化石。2. 獬豸盘角鹿雄性求偶斗争复原。3. 云南虫生态复原图。4. 部分皱囊虫标本的扫描电镜照片。 5. 云南虫标本,化石体长3.9厘米。“从鱼到人”演化关键环节是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的?长颈鹿的脖子为何那么长?
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高水平科研成果包括了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世界首例老虎古基因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机制、晚古生代冰室气候下的全球变暖及海洋缺氧等诸多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