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开启了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探索的征途。2020年5月,World Medical Journal刊发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团队的文章“Reform proceeding of orga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system in China”,向世界医学同仁详细介绍了50多年来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发展、改革和规范化进程,展示了中国器官移植的改革成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王晨曦通讯员 李晗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视频剪辑 王晨曦对话背景:器官移植被誉为临床医学的“宝塔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也是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人间大爱善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生命伦理和社会公平,是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月30日,人们在湖南省长沙市凤凰山遗爱人间公益纪念陵园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新华社发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这是自2007年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来,首次对其进行修订并获通过。
12月9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表示,本次大会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总结了在进入公民捐献期望改革时代的新进展,尽管和国外器官移植发展还有差距,但我国一直在前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清明前后,人们发现,在媒体上看到了更多对于器官捐献者缅怀的报道。据统计,全国各地已建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超过了200处,这背后都是怎样的故事和现实?接下来,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又要破哪些题?怎样更好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张锡坤清明节的时候,李斌都会来到坐落于济南长清区青山秀水间的捐献纪念碑林进行凭吊缅怀。清明时节相聚在此的,还有逝者家属和接受器官的重生者们。他们彼此互不相识,但有着同样的默契,默哀、送花、朗诵诗歌。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肖思思、徐弘毅、王瑞平)第七个中国器官捐献日来临之际,在取得所有直系亲属的知情同意后,一位脑死亡患者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医护团队对逝者鞠躬、默哀,为他完成了器官捐献手术。几小时后,捐献的器官为数位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带去了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