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通讯员 韩军 亓新颖 进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人们都有祭灶的传统,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
记者 于泊升 刘桂斌 亓玉飞“糖瓜出锅喽!”随着一声喊,几位老师傅从里屋拉出一根四五米长的“糖带”,在绳子的切割下,一个个圆滚滚的糖瓜脱落……“二十三,糖瓜粘”,临近小年,济南市莱芜区的陈楼糖瓜在市场上逐渐火热,在作坊生产中,刚做完一锅就会被立马打包拉走,有的订单需求高达上万斤。
陈楼糖瓜又“火”了!近日,中国烹饪大师、第六届世界烹饪大赛特金奖获得者、美食自媒体“夏叔厨房”创作者夏天走进莱芜区杨庄镇陈楼村,拜师老手艺人陈佃起,学习制作陈楼糖瓜,视频一经发布便引发全网关注,同时也再次带火了陈楼糖瓜。截至目前,该条内容抖音点赞量已突破200万。
莱芜糖瓜:甜蜜的年味儿2023-01-21大众日报 07版□ 本报记者 唐晓宁 本报通讯员 张莹“二十三,糖瓜粘”,农历小年祭灶神,家家都有买糖瓜辞灶的传统。糖瓜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瓜型糖球,为鲁中地区独有的甜食,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习惯在过小年时要用糖瓜祭灶神,可你知道香甜的糖瓜是怎么制作的吗?今天就带你到山东省省级非遗技艺传承地,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陈楼村去看看。陈楼村村民陈邦忠制作糖瓜已有40年时间。他说,陈楼糖瓜采取的是最传统的制作工艺,使用的原料只有麦芽和小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一些味道如同钥匙,轻轻旋开岁月的门扉,瞬间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在济南莱芜杨庄镇陈家楼村陈佃起糖坊糖瓜便是这样一份甜蜜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段段温馨故事的载体、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
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二十三,糖瓜粘”,小年是充满年俗烟火气的一个节日,恐怕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年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
“卖糖瓜来,陈楼糖瓜又脆又甜!”在莱芜区杨庄镇的大集上,赶集的人们就会听到卖糖瓜的吆喝声……北方“小年”将至,作为莱芜的风俗习惯,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得买点糖瓜,有自己用的,也有送朋友的,成了年节不可或缺的甜品美食。
“老板给我割点肉,明天小年包饺子。”“都来尝尝‘吃一口香三年’的咸鱼。”......2月1日,腊月二十二,寒潮强势来袭,济南市莱芜区迎来了一场大雪。虽然天寒地冻,但却挡不住大家赶年集的热情。一大早,口镇大集上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口镇大集,农历每逢二七开集,是莱芜区的八大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