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探索家 甑糕,这种西安、关中及晋南地区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细腻的口感深受食客青睐。然而,其名称中的“甑”字究竟读“zeng”还是“jing”,却在民间和学术界引发了长久的争论。甑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老的“粉糍”,并在唐代趋于完善。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再加上我家里兄弟姊妹多,全家七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过活,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母亲也因此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从西安的"半坡博物馆"溯源,大约六千多年前,半坡人就开始使用陶制"甑"的容器蒸制食物了。"甑糕"的甑,是金属制品,原理和半坡陶甑完全相同。手艺人演示甑糕
来源:渭南日报张会玲在关中地区,有一种很有名的特色小吃,叫作甑糕。说到它的名称,必先知道:按照汉语词典里的解释,“甑”读zeng,四声,是古代一种蒸器,底部有小孔,可以放在锅上蒸制食物,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据《古史考》中记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
陕西人,甑糕镜糕甄糕切糕铡糕糖糕油糕炸糕,分得清吗?以整个关中地区来说,甑糕和甄糕常指一个东西,就是糯米、芸豆、红枣分层叠加用甑蒸出来的美食,陕西话发音将甑常常念为粳或镜,也就是关中东府、西府地区“镜糕”的由来,在陕菜里的正式名称就是甑糕。
这两个专业有个好处,就是你可以认识好多的生僻字。不过,你要是到过陕西,来过西安,路过食肆店铺,招牌上、幌子上,你会惊奇地发现,竟然有个字还能看到,还在使用,这就是“甑”字,它的后面紧跟一个“糕”,合称“甑糕”,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风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