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用安庆官话演唱和念白,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和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成为安徽戏曲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深受安徽本地人的喜爱,也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新社合肥7月17日电 题:安徽黄梅戏韵响海外将再续“前缘”作者 张强 丁梦晗连日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何云一边忙着演出,一边排练黄梅戏经典选段《天女散花》《谁料皇榜中状元》,她将于9月跟随安徽演艺集团组建的演出团赴葡萄牙开展文化交流演出。
中新网合肥1月24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是戏曲大省,既有京剧、豫剧等7个跨省剧种,又活跃着黄梅戏、徽剧等24个本土剧种。正在举行的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戏曲发展”成热词。资料图: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大幕拉开,一片风雪茫茫的大地,黄梅戏梅花奖得主何云饰演的贾宝玉一身僧服,回忆起大观园里当年的往事种种……1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在上海艺海剧院上演。也由此揭开了“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上海站的序幕。
大皖新闻讯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12月10日在北京喜剧院上演,“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旋律袅袅在梁,12月25日晚,“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重要剧目——黄梅戏《天仙配》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两部“看家大戏”相继在京唱响。
黄梅戏是安徽的省剧,安徽电视台从1982年起,开始摄制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几二十年来,以已故导演胡连翠为代表的电视人,在由她界定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艺术形式的创作和发展中,已拍摄了《西厢记》《孟丽君》《啼笑因缘》等二十多部作品。
安庆作为当时安徽及周边的戏曲文化中心,地方戏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安庆地方流行徽戏,青阳腔和安庆地方特有的戏曲文化桐城民歌、枞阳民歌胡琴大鼓书、潜山弹琴、岳西高腔等,正是基于此产生了大量徽戏和京剧名人,早期孕育出不少安庆籍京剧大师,比如:京剧鼻祖程长庚、杨月楼 、杨小楼、郝兰田、高朗亭、王洪寿、赵荣琛等京剧大师。
央广网深圳5月26日消息(记者 常迪 见习记者 唐晨)“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一曲熟悉的黄梅戏《女驸马》从深圳文博会安徽馆传出,这是国家级非遗黄梅戏的经典唱段,现场吸引了来自各地参观者的目光,不少人驻足欣赏。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中新网合肥3月31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31日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从3月30日起到5月,155场黄梅戏演出将唱响安徽百家景区,旨在让海内外游客沉浸式感受安徽戏曲文化魅力。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在演唱黄梅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当熟悉的戏曲旋律再度唱响,剧场气氛顿时升温。昨晚,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典剧目《天仙配》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剧中,担纲主演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袁媛和一级演员赵章伟,他们在剧中分饰七仙女和董永。
清初诗人钱澄之当年看到这番景象,脱口吟出:“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切莫说这是荒腔野调,翻开1954年成书的《安徽省参加华东区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选拔预演特刊》,赫然写有:“《打猪草》,王少舫、郑立松、严凤英整理。”
中新社安徽安庆12月8日电 (记者 赵强)“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心灵的连接。当我们走进黄梅戏、走进安徽,实际上也是走进彼此的心中。
大皖新闻讯“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当经典的旋律在剧场内响起,引观众纷纷沉浸在黄梅戏的魅力之中。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所打造的青春版黄梅戏《女驸马》26日晚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青年演员赵丽、朱维芳等担纲主演,为戏迷带来颜值感人、青春洋溢的黄梅经典。
改革开放以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受传播渠道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曾一度面临濒临倒闭的困境,然而,热爱黄梅戏的剧团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革故鼎新,勇于变革,在弘扬安徽文化和寻找生存中求发展,努力让黄梅戏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