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统计四野入关时,装备大小火炮数量达到9000多门。所以从锦州战役到攻克天津,再到渡江作战,正是因为有四野炮兵的加入,我军在攻城作战时终于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炸药爆破、土木作业的“土”方法,代之以万炮齐鸣、步炮协同的新模式。
1948年,随着中国内战的不断升级,国共两党的对抗愈演愈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在这一时期采取了多项战略行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野(第四野战军)入关的事件。四野入关的成功不仅是军事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在此种形势下,蒋介石确定了一个“暂守平津,保住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作战方针,并把在华北的60万蒋军配置成三个防区:一是张家口防区,有敌十一兵团率一个军部七个师、旅,二是北平防区,有敌华北“剿总”率两个兵团6个军部20个师,三是津沽防区,主要是天津警备司令部和第十七兵团共5个军部17个师,这样就在东起唐山,西到张家口5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形成了一个固守点线的一字长蛇阵,为我军对其实施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军在攻克锦州十七天之后,东北就全部解放了此时全国其他战场,也捷报频传。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在东从山海关,西到喜峰口的长城线上,浩浩荡荡,迅速隐蔽人关,在华北野战军的协同之下,首先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完成对敌人的合围。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我军仅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就超过了120万人,除留守东三省一部分地方部队外,东野主力几乎全部入关作战,与华北解放军联手围攻华北国军傅作义集团。入关的东野大军近80万人,12支主力纵队(此时已将各独立师纵队,改纵队为军,每军辖4个师)悉数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