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记者 李德新)近年来,我市对荆州古城南门大街进行棚户区改造,发现有两栋破损的古老建筑,经文物部门专家考证,属明清时代的老宅。之后,请工匠进行了修复,并挂牌保护。目前,已成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一个有怀旧情结的人,每次从上海回到丹阳,总要去南门大街逛一圈,买点京江脐或烧饼,走在狭窄的街头,看到东边的新建南门花园,西边的一成不变的旧城区,无限感叹涌上心头,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忽然而过的三十年,就在眼前,并未随时间的消逝而淡化半点回忆。
在镇江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小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仅仅是几米宽的小巷子,名字却叫“南门大街”。80年代中期小巷子经过拓宽改造,终于变成可以对开两辆小车的马路,名称仍然叫“南门大街”。虽然这条小路长不过数百米,但是在镇江的名气却不小,因为它有个“夜市”。
周六清晨,我骑上脚踏自行车,沿着北门大街往北骑。大街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华祥和的景象。望着眼前的车流人潮,我的记忆一下翻到六七十年前。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山阳县志》卷二“建寘”记载,我们淮安城内四个城门均是有街的,并分别叫南门街、北门街和东门街、西门街。
左右两条与之平行的道路,像一对孪生兄弟,夹河东西屹立,早年它们系城市的通衢大道。清代,道路分几段命名,按《扬州画舫录》的说法:“旧城南门至北大街,三里半,近南门者谓之南门大街,近北门者谓之北门大街,中谓之院大街”。
这里说的怀柔南大街,并非用作交通的路街,而是一个基层行政组织——怀柔镇所辖的南大街村。当时人民政府将怀柔旧城西南隅的西大街、盐店胡同、苦水井胡同、西马道、南马道等街巷的常住民户,划设为一个行政村,自此,在这一区域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