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放现场,妇女们高兴地抱起30至40斤的大茯苓合影。廖维 摄合作社社员在基地现场挖出了硕大的茯苓簇。廖维 摄村民们从基地把茯苓挑回去。廖维 摄图为挑茯苓的妇女。廖维 摄在茯苓基地,种植户挖出了大块的茯苓。廖维 摄尧告乡人大代表梁文荣组织村民与志愿者到茯苓基地采挖茯苓。
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8日电(李金 李幸 黄弘帅)眼下,正是中药材茯苓采挖的好时节,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茯苓种植基地的千亩茯苓迎来了丰收,茯苓种植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弹性就业岗位,一个个“土疙瘩”变成了农户们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工人从冷库里搬运茯苓菌种并装车。红网时刻新闻4月18日讯(记者 康晓乔 通讯员 易子明)4月17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三和村茯苓菌种孢子采集点,工人正将一袋袋茯苓菌种装车。本次发往广西百色市的茯苓菌种系“湘靖28号”,共计2万包。
5月6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迎来采收,村民们纷纷带上农具走进山林里,采挖、称重、装袋、搬运,到处都是一派丰收景象。“去年6月份,我和梁文荣合种了20亩的茯苓,按如今的市场价格计算,收入可达12万多的收入。
谢宗万 从道地药材的成因角度认为: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较佳、疗效好,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因此,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
■2024新春走基层“这个小路导航不一定有,我告诉你怎么走!”汽车行驶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云雾缭绕的九万大山里,覃培升俨然一张“活地图”,熟练地为司机前往种植基地指路。覃培升是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服务团团长。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定位,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为发展思路,实现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走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旅游带动、共同致富”新路子。
为了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宁明县制定了《宁明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宁明县2017年中草药种植实施方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
中新网广西新闻4月18日电“这几年种植的新型良种油茶林盛产期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是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子,目前我们村共有新品种优质高效油茶品种种植面积2280亩,其中100亩以上基地6个,我家也种植了10亩。”
立秋时节,正值吴茱萸的采摘季,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民族村大风岭中药材示范基地里,2000多亩待采收的吴茱萸弥漫着浓烈的香气。去年她家种上了7亩多的吴茱萸,她相信这“小药材”作用大,效益好,能致富。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20日电(韦如代)10月20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组织经济界别委员和部分中药材种植户、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到广西罗城长通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及中药材回收站,了解林下种植中药材技术和药材回收等,调动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
在不远处的山林里,尧告村的1000多亩茯苓基地迎来大丰收,尧告村的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挖藏在木桩底下的茯苓,没一会儿,村民们便将一个个黑乎乎、不规则形状的“土疙瘩”完整地挖了出来,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进行装袋、搬运,送入当地的收购点等待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