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两项新研究发现,单纯按压胸部的旁观者心肺复苏术与包含人工呼吸的常规心肺复苏术(CPR)急救效果几乎相当。但是专家表示,简化CPR急救程序,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会让更多的旁观者参与急救。
猝死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多是心源性,主要是心脏骤停所致,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60秒钟就呼吸停止,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超过10分钟被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医生治病救人就是与死神赛跑。近日,一位64岁的老人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生死一线间!危急时刻,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重症医学科(ICU)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7名医护人员接力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施救,在历经一小时7000余次的按压后,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
【环球科技报道 记者 程君秋】心脏病来袭有时无迹可寻,防不胜防,心肺复苏法对病人可谓生死攸关。据香港“东网”6月12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医院近月添置了一款机械心肺复苏器,可在1分钟内按压心脏病人胸口100下,务求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持病人心跳,从死神手中挽救病人。
等一下,宝在玩水,粑粑麻麻你们在一旁看管,可不是杵着狂刷朋友圈呀,来来来,平时空的话,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法学起来。毕竟,万一宝溺水或吞咽异物窒息了,紧急关头麻麻要是会这两招,就能尽快让宝恢复呼吸,是不是比一味地呼叫更能救宝?
我们人体就像是一台机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脏器也开始逐渐出现退行性病变,在临床上各有各的症状,如脚上出现骨刺,那走路就疼的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缓解,如牙龈萎缩,就会慢慢的掉牙齿,那如果心脏不好又有哪些症状呢?
医务人员现场教学,教市民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现场不少老年人都上阵学习。红网长沙10月1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通讯员 杨芳)快速抢救,争分夺秒是医生治病救人遵循的原则,但实际上他们不可能成为所有急救的主力。在许多突发情况发生的10分钟内,患者很难得到医生的现场救治。
首先评估环境(保证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判断伤病员的反应(轻拍重呼,轻拍伤病员双肩并大声呼唤询问)和呼吸(扫视法,观察伤病员胸部或腹部起伏情况)、之后高声呼救,表明身份,寻求围观群众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120,寻找附近除颤仪,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伤病员隐私等)。
2015年3月的一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正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偶遇一位美国游客突发心脏骤停。当时患者颈动脉已没有搏动,呼吸停止。唐子人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为患者做了约十分钟心肺复苏(CPR)。之后又配合急救人员系统抢救,终于救回患者生命。
新华社成都7月2日电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四川省骨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袁荣霞介绍,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非预料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期内突发意识丧失及循环、呼吸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