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章太炎第一次流亡日本,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孙中山,两人关于“若是改朝换代,该定都何处”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孙中山列出了武昌、西安、伊犁三个城市。章太炎将孙中山所言记录在其《訄书》之中,正所谓:“谋本部则武昌,谋藩福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1912年元旦,我终于回到了祖国,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宣布了中华民国的成立。然而,一开始我的理想都城并非南京,早在1902年,我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成功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的国家,我希望把首都设在伊犁。
孙中山关于中国首都的曾有一句有名的豪言:此后建都,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视其规摹远近而已。翻译过来是,中国若想本部安定就定都武昌(武汉三镇之一),想民族和谐就定都西安,若要雄踞亚洲则需定都伊犁,至于具体定都哪里,则要根据中国的实力而定。
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国M党选择首都的一段插曲,孙中山说“金陵犹不可宅”,在中国的东部,地域上离上海太近,在经济和政治上非常容易受到洋人的牵制,并且这里鱼米之乡,秦淮河畔,歌舞升平的地方,在这里咿咿呀呀的温柔乡里,容易削弱奋斗者的斗志。
很多人对孙中山先生的三个设想非常不以为然,认为第一个设想就已经非常荒谬了,武昌既不是四大文明古都,也称不上极尽繁华,在当时顶多算是一个区域中心,但如果就此认为,仅仅是因为辛亥革命最早发生在武昌,所以孙中山先生才对武昌情有独钟,无疑是对孙先生的不尊重,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要定都武昌,和一句古话有关,那就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将临时政府设在了南京,后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违反了《临时约法》,将他的大本营北京设为首都。不过,孙中山一开始的首都之选并不是南京。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他指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各省纷纷独立支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