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顾晗也不推拒。作画、弹琴、插花、赏月、游湖、畅饮。这本是古代的风雅之事,他也偶尔想拽拽这些,过过雅士的瘾。眼下世子大兄弟主动相邀,他喜闻乐见。下人们在院中置下小案,放了些吃食和一壶美酒。秋高气爽,菊花开得正艳,凉风伴着月光,的确很是舒畅。
司马懿积极为曹丕谋划,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既是司马懿的高深所在,也与魏末晋初的政治生态及史家的顾忌有关。正因为如此,史书上的司马懿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给人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印象,显得非常神秘。司马懿入仕之初,曹操就安排他与曹丕交往。
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温潘亚日前谈到文化传承发展与文学批评话语建构时表示,我们要以科学化、民族化、现代化且具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就是中国话语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 未尝失色于人”,作为开国皇帝,司马炎身上有着比常人更广阔的胸襟与容人的雅量,他能够容许自己的“政敌”司马攸在眼皮底下扩充势力,也放心任用有阿谀奉承之嫌却又有独具一格之才的荀勖、贾充等人,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如何以恩威并施来治理国家。
因为这位皇帝的死亡方式是一夜暴毙,而我们或许能从“斧声烛影”这个有书面文字记载故事看出一些端倪,夜召入宫的赵光义、刀斧响动烛影摇曳、一夜暴毙的皇上、传位不传太子而传给弟弟等等,这些事情串联起来貌似都将嫌疑指向了这位夜召入宫的弟弟——赵光义,他就是是否为了一己私欲残杀了自己的哥哥,还是受哥哥的嘱托传承下大宋江山,都是大宋千年以来的未解之谜,而鼠鼠今天就来好好啃一啃这个历史奶酪,揣测一下这个故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