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安徽省将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学生开设普及型、宽领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人工智能工具属性,提升学生科学创新素养。
【来源:新华视点】新华视点·AI走进生活|人工智能,高校“人人皆学”?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宣布市属公办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天津则面向全市高校全面开放首批3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
Sora、ChatGPT、AIGC,这些频繁刷屏的“热词”,你一定不陌生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AI)发展势头迅猛,正以超乎预期的方式改变着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其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术范畴,越来越成为与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资料图: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堂上,学生在做实验。图/新华社人工智能或许是当下最火爆的专业之一。据北京商报报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占比仍然较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夏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正式发布了首批四门人工智能AI课程,让全校各类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思维,打牢学科交叉与创新的基础。人工智能课程发布会现场。
□蒋璟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占比仍然较低。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多个高校宣布将人工智能加入通识必修课程。
2月27日,南京大学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高校首创!会上,发布了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方案。
随着高招录取分数线的公布,考生们开始填报志愿。日前,教育部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有24个新专业今年将在54所高校进行试点招生。而近年来,人工智能、古文字学、生物工程等新增专业引起考生及家长的关注。那么,这些新增专业学习内容怎样?社会需求如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据澎湃新闻报道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带来有关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四份建议。澎湃新闻,赞31具体而言,今年雷军重点关注了舆论热议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及继续对汽车行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年1月1日,《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是麦可思连续第三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趋势报告。报告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迎来重大调整。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一批专业被新增、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