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领到压岁钱的孩子们都嘚瑟上了!讨红包,我是认真的为了领到压岁钱,小朋友有多拼?在1月21日,湖北十堰萌娃给老太爷拜年被告知磕响头一个给100块于是,非常认真给了“响”有多认真呢?
过年了又到了亲朋好友拜大年的时候,南方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北方的人尤其是山东和河北的人,他们拜年的时候是会下跪磕头的。辈分小的人给辈分大的人磕头拜年,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即便是年龄大的人,辈分小的人,也要给年轻的辈分大的磕头。
春节不管时代如此变迁,拜年的仪式恐怕是永远变不掉的一项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拜年的仪式也有了很多“花样!”有鞠躬拜年的、有握手互拜的、有打电话问候的、有网络发图片信息的……似乎,拜年最传统的仪式:磕头,已经成为陈规陋习,离我们久远了?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家在陵川县一个小镇上住,当时这里拜年仍延续着古老的拜年方式。大年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稍事盥洗,穿戴好新衣服,女孩子则要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先向长辈们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便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凡是有舅舅的,大年初二就必须去舅舅家拜年,舅父舅父,舅舅如父,在当地农村,舅舅的权威是很高的,以前在村子里,但凡兄弟分家或者和父母闹别扭,都是要请舅舅出面调停的,遇到不孝顺的外甥,舅舅是可以拎着棍子就打的人,即便是父母,在关键的时候,也没有这种权威。
每到过年,关于各种奇葩习俗的问题,都会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巨大,形成不同的风俗也很正常。但所谓风俗,不过就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形成的一定的生活习惯,很多习惯早就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了,但依然以传统的名义被保留了下来。
2023年春节进行时,最近手机上看到很多网友在发山东、河南、河北等等北方部分地区过于过年磕头的习俗好还是不好的文章,作为一个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尤其是磕头习俗很常见的山东人,我说说自己家乡的磕头文化吧。
回乡与父辈一起过大年 王忠义:拍年俗守年味儿广饶县教师王忠义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今年春节期间,他携家人一同回到老家大码头镇码二村,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村里人过年的场景:年三十上午贴春联,下午放鞭炮、祭祖、“请影(音译)”,除夕夜吃团圆饭,初一早晨拜年,下午看戏、“送影(音译)”……
“大年初一把年拜,全家老少乐开怀。一年四季好运来,喜事盈门发大财。”这几句顺口溜说的是人们在正月初一拜年,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带来福音。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更加方便快捷。
大年初一有家族拜年的传统,这是认识长辈、分清亲疏远近的关键所在,五服之内、五服之外从拜年的队伍就可以区分。春晚易烊千玺唱的那首歌曲就有亲戚的称呼,独生子女造成一些亲戚称呼的陌生,姑姑、舅舅、姨父等等,年轻人有些理不清。
在我们邯郸农村,磕头拜年因为封村,各村村民都宅在家里,给亲戚磕头拜年,今年过年不得不断了。虽然现在随着互联网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家族有社交群,宅在家里抗击疫情的村民都会在群里发红包拜年,但毕竟线上拜年这种新的潮流,对于农村里60后以上的老人,并不适应。
东西南北中,各地虽然有着不同的度过春节的形式,却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着同样的内容,寄托着同样的希望。陕西李楠南部代表:海南李静北部代表:黑龙江王凯凯中部代表:河南梓帆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服,出门相互拜年。
河南商报记者 熊卓甜 文/图想要压岁钱怎么办?一边说着“使不得”,一边把兜打开就行了?NONONO,“熊家大院”可不吃这一套!“磕头拜年”必须有,今年还有新面孔。时隔30多年 五旬老汉排队给丈母娘磕头“给俺妈磕头啦!祝俺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